孫前院長運璿先生辭世,樹國福民的功勳媒體已多有載述,惟孫前院長還有一個職務,卻鮮有人提及,那就是孫前院長同時也是海基會的名譽董事長。民國八十年,筆者受政府委託,銜命籌組海基會,即向郝柏村院長建議敦請孫前院長擔任名譽董事長,力邀辜振甫先生出任董事長,有了孫、辜二位望重一方、仁德俱備的長者坐鎮,海基會才能在渾沌的兩岸環境中薄有建樹。而其間,筆者亦曾向孫前院長多次請益,孫前院長則以「三心二意」誨示,希望海基會秉持細心、耐心、愛心三心,以及善意、誠意二意開展兩岸關係。
短短年餘,二位董事長相繼辭世,撫今追昔,內心難忍百感,不勝唏噓!在悼思孫前院長之餘,筆者又覺歷史常有其巧,其實在二千五百年前,中國也曾出過另一位「孫院長」,這位孫院長「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史無姦邪,盜賊不起。」在其治政之下,國家欣榮、一片昇平之景。司馬遷於「史記」中評曰:「法令之所以導民也,刑罰之所以禁姦也。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並譽其為「循史第一」。
這位「孫院長」就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名相孫叔敖。
如果仔細對比二位孫院長的事蹟功勳,大家會發現,他們竟有如此相似之處,首先,他們都是「工程師宰相」,出身工程世家的孫叔敖在擔任楚相之前,在期思(今天河南固始縣)曾經建造了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陂。《淮南子‧人間訓》記︰「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期思陂兼具截河蓄洪與分流的功能,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社會性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嘉惠了當時無數的百姓;而孫前院長亦以其第一流的工程專業,歷任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行政院長,完成十大建設,為台灣經濟奇蹟紮下雄厚基礎。二位孫院長都以工程師嚴謹、求實、精準的特質,建設國家,開創盛世。
其次,他們同樣都是廉潔自持,樸實謙和的大政治家。孫叔敖為官其間,「持廉至死,其妻窮困,負薪而食,其子無立錐之地。」世皆稱廉,其對人生的起落也豁達開朗,對於仕途得去,孫叔敖則泰然地以得而不喜,去而不悔自況;而孫前院長最為人樂道的,則是其一介不取的為官風骨,以及位高益謙的翩翩風采。即便位尊於世,其生活卻是一秉檢樸,對每一個造訪的後輩,即便身體不便,他總是堅持親自到家門親迎。
同樣公忠體國,集政績、廉潔、恢宏氣度於一身的二位孫院長,其中的時代橫隔了二千五百年,但卻遙相輝映,二位孫院長如果在天上相敘,不難想像那英雄惜識英雄的恨晚之見。
中國第一的大史學家司馬遷盛讚孫叔敖為「循史第一」,而台灣的孫前院長則被尊為「永遠的孫院長」,不論朝野,同聲景仰,輿論並唏噓慨嘆:下一位孫院長在那裡?誠哉斯嘆!這真是全體台灣人民該好好自問的一句話!為什麼我們會有看不到下一位佐國良相的惶惑不安呢?筆者覺得,還是可以從這歷史中二位孫院長的相似處去檢省,仔細對比二位孫院長所處的大時環境,我們就會發現,他們還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得遇賢君。
孫叔敖縱然能高志清,但得遇懷材若渴的楚莊王倚器而重用,才能大展所長。同樣的,孫前院長之所以能夠一無後顧、全力建設國家,也是因為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一力相挺,充分信任之故。若無賢君,何有良相?想要期待「第三位」孫院長一振台灣疲靡的內政經濟之前,也許我們該先問的是,下一位楚莊王、下一位蔣經國先生在那裡吧!
清朝詩人鄭機曾以詩譽孫叔敖:「惟楚有材舉亦殊,叔敖入相海之隅」。這樣的美頌,同樣可以用在孫運璿先生的身上,台灣何其有幸,得有孫前院長以賢相輔,澤及百姓。「本廉為民,叔敖之再」,筆者敬謹的以此短文悼懷孫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