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律是我在國貿局服務時互動密切的法律事務所。
一九七○年代起,臺灣經濟發展走向自由開放,吸引外國企業高度注意。外商紛紛來臺洽詢商機,但對我國法令規章並不熟悉,大都是透過理律與政府打交道,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與理律建立關係。
當時,我推動外商來臺投資,希望臺灣經濟早點與國際接軌,積極與各國業者接觸。在爭取外商投資過程中,涉及智財權的談判、開放市場的磋商等許多議題,理律從旁提供重要參考意見。就我來說,理律是一個免費又有效的諮詢機構,讓相關工作能順利進行;對理律而言,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外商重視,爭取不少生意,可說是雙贏互補。
回顧戰後的臺灣,可說是內憂外患、景氣蕭條、百廢待舉、人民普遍貧窮落後,大家最重要的目標是「脫貧求富」。政府面對艱困的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務實地從事經濟建設,以捍衛復興基地,社會上所展現出來的是一股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那時,大家有一個共識,就是臺灣的生存和發展必須靠經濟,更要與國際體制接軌、吸引外資和技術、培養產業基礎和人才。
政府從一九七○年代起,推動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政策,臺灣經貿體制從閉鎖逐步走向開放,其間雖經歷很多的掙扎、取捨,再找到平衡點,非常的波折,但大家都熬過來了。
這一段歷程,正好是理律成立的背景。理律協助政府建立法制、推動變革,讓外商對臺灣的投資環境產生信心,而理律的業務與臺灣的經濟同步發展,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這些見證與參與,在《理律.臺灣.50年》這本書中,歷歷如繪地一一還原。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豐富。這樣的豐富,不光是只有經濟的面向,還包括法治、兩岸、國防、人權及公益關懷等方面,議題涵蓋廣泛。
另一個豐富,則是理律的事業屬性。本書可以說是一本「企業傳記」,卻又遠比一般的企業傳記擁有更多元的脈絡。通常,一本企業傳記,多半會以一種勵志的面向,敘述該企業創辦人或其家族的卓越成就。僅此一位的英雄人物在整個企業中,如同一顆據天之央的熾烈太陽,所有的光芒均來自於他。
然而,理律的故事,「英雄」並不是單一的,雖有像李澤民、李潮年、王重石、陳長文等等的領導人物,但陶冶、煉鑄理律精采篇章的,卻是來自四面八方、各有專業的法律菁英。理律的故事,好似靜夜裡的滿天星斗,各自閃耀、互擁光華。這也讓理律的歷史,不是單線的直進,而是多軌的併行,故事更為引人入勝,充滿廣度、深度及張力。
如何說服政府開放麥當勞進入臺灣?因國共內戰而被拆散的夫妻,夫方來臺再婚引起的憲法風波怎麼解決?在中共的打壓下,如何成功地採購荷蘭潛艦海龍、海虎來衛戌臺海?以及阿瑪斯號油輪觸礁帶來的環境震撼、可口可樂的中文譯名、反仿冒的三十年戰爭、兩岸第一個協議《金門協議》的簽署……
還有,理律又是如何在經歷被員工盜賣三十億元股票後,勇敢地承擔責任,不但挺過理律成立以來最大的風暴,讓理律存續、讓客戶滿意又同時兼顧公益的三贏方案,成就一段傳奇佳話。
這些故事的點滴,在作者羅智強先生的生動筆觸下,鮮活地寫出理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傳承,記載理律秉持專業追求卓越的奮鬥歷程,也展現臺灣如何在風雨飄搖的驚險年代,成就經濟起飛的臺灣奇蹟。
最後,理律法律事務所,多年來在陳長文所長的卓越領導和全體同仁的努力耕耘下,使理律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知名、業績卓著的法律事務所;同時,理律更在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協助政府推動經濟法制走向國際化、現代化,做出傑出而重要的貢獻。
過去五十年,理律為臺灣的經濟發展留下了美好的身影,我相信未來五十年,理律仍將一本為法治獻心,為經濟獻力,為臺灣獻策的傳統,繼續擔當臺灣進步的中堅力量。
(本文作者為前中華民國副總統)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