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乃兩岸交流求同存異的通關密碼,1992年「香港會談」迄今已30年。筆者藉機爬梳當年受命籌組海基會及擔任海基會首任秘書長初期之相關資料,頓時1991年4月底筆者帶領海基會同仁首度訪問北京之回憶湧現。當時台灣尚未宣布終止「動員勘亂」,但在人道(如探親)及交流需求下,兩岸人民已迫不及待跨越長達42年互不往來的鴻溝。筆者及海基會同事共18人從台北出發,經香港轉機赴北京之行是兩岸破冰的一小步!
筆者訪問期間會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國務院台辦主任王兆國、副主任唐樹備等朋友,當大陸提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時,筆者旋即堅定表示:「一個中國沒有問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正如同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兩者加在一起才成為中國。」這段筆者對於「一個中國」的回應至今仍然適用!蓋「一個中國」是我國憲法唯一的立場,是憲法所明示「國家尚未統一前」的使命,絕無「台獨、兩國論、互不隸屬」等類似「分裂」的空間,是30年來的不變!
然而,現實上兩岸30年來的發展卻也產生驚人的「質變」!也因此兩岸領導人(及人民)應對彼此的「質變」仔細琢磨,才能求同存異、化解誤會,從而邁向「良制統一」而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進一步分析如下:
一、從一窮二白到小康、共同富裕,大陸30年「質變」是傲人的發展,共產黨「一黨領導」功不可沒,但為成就「良制一國」之「最後一簣」仍有努力空間!
大陸改革開放至今,已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台灣亦極度仰賴大陸市場。大陸近年刻意凸顯誰是中央、誰是地方的色彩,一再喊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均可見其「厲害了,我的國」的氣勢,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內政問題」試圖淡化「一個中國」、兩岸對等互惠一家親之不該變的核心本質。此等舉措不無斟酌空間,畢竟當年吳學謙副總理已向筆者表示:「針對台獨的問題,才會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言下之意,「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才是重點。因此北京應看穿「台獨」始終是假議題,可從台灣30年來的「質變」找到答案。
二、從一黨領導到政黨政治,政治產業從醞釀到蓬勃,是台灣的「質變」的特色。
30年來台灣最大卻未必最佳的改變是政治產業。除馬英九總統尊重憲法的兩岸政策外,從李前總統、陳前總統到蔡總統,反覆的台獨主張均為政治產業背離憲政、畸形發展之顯例!也才有台獨、非核等特定執政政黨(如民進黨)的信念,綁架全台2300萬人民的窘境。好在台灣有令人驕傲的民主選舉,人民終究會用選票終結當前台灣政治產業獨有的「黨綱治國」!因此大陸當局應有正確認識,不應將蔡政府之台獨視為民之所欲,而誤信台獨乃主流民意。
面對質變,大陸之大,當以大事小以仁,也要以智,做寒冬中的太陽,正確理解單憑民進黨之力,絕無法獲得3/4立委同意,遑論過半的人民複決的修憲門檻;亦即,「謀獨」終究是中華民國憲法下的假議題!基此,北京切莫因「反獨」而以「武統」(北風)加諸台灣人民,撕裂兩岸人民血肉相連之良性互動成果。反之,兩岸應堅持和平發展,大陸不論是繼續「一黨領導」或將來可能的政黨政治精進方案,相信北京當局有智慧預為謀畫統一之和平解方,則良制到來之日便是兩岸統一之時!
(作者為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祕書長、「良制一國」的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