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侯友宜公開表態支持「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也表示要延續核能、要裁撤NCC、要恢復特偵組等等…;在代表國民黨參選新北市長五年後,侯友宜總算聲援國民黨的路線,筆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者,是侯友宜的表態還了馬英九總統「兩岸同屬中華民國」一個公道,這會凝聚藍軍士氣,相信對侯友宜民調必有幫助;憂者,是侯友宜的改變沒有對「九二共識」必要的鋪陳,讓外界認為是因為民調落後,在金溥聰的建議下而不得不然,而因此會產生兩個疑惑:一、什麼是侯友宜的中心思想,二、侯友宜跟金溥聰,誰才是總統候選人?
侯友宜在二○一八年代表國民黨當選新北市長,但許多議題與國民黨若即若離,藍軍固然憤懣,久了也覺得,牛不喝水強按頭,若這是侯友宜內心的價值,也只能尊重,或許這就是侯友宜獨特之處。
二○一九年韓國瑜提倡要重啟核四,當時侯友宜說這是「假議題」,核災的防範及處理善後都非常困難,大家要面對無力應變核災及無處貯存核廢料的事實等等;現在侯友宜要改變立場不是不行,而是應該給外界一個說法,否則就只是為了民調、為了選舉,會傷害到侯友宜的誠信與人設。
同樣的,現在侯友宜表態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那就不能忽略九二共識文本中的「共謀國家統一」。對岸主張九二共識,也主張一國兩制,但九二共識不是一國兩制,並沒有所謂「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一說。
而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同屬中華民國,共謀國家統一」,這是迴避不了的文本事實。二○○八年馬英九總統主張「不統、不獨、不武」,那是指他任期內不談判統一,但既然承認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拒絕「共謀統一」。
用年輕人的話講,侯友宜千萬不可「九二共識自助餐」,只想挑好回答的、有選票的來接受,這反而會失去年輕族群的信任;民進黨更不可能讓對手稱心如意,不去挑起「共謀統一」的話題。因此,要在「共謀統一」的框架下獲取台灣社會的信任,國民黨只有回歸蔣經國總統留下來的珍貴資產—「一國良制」。
只要統一的前提是兩岸人民各自同意,對台灣就不會是壞事,而對岸要爭取台灣人民的「自願」統一,就必須先在制度上做出改革(就好比我們也當然要不斷的改革),這也就是筆者倡議「良制一國」的真義。
先總統經國先生就「統一」的目標,最早提出「一國良制」的主張,期許兩岸各自實現民主、自由均富的成就,其謀慮之深遠,值得今天的我們省思。附帶一提的是,筆者也希望蔣萬安市長,能夠克紹箕裘,承繼其祖父小蔣總統對兩岸和平統一的期盼。
作者: 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台灣人、中國人、良制一國信仰者
聯合報 2023年0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