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願制度的選擇題 徹底翻修或廢除?

一、前言 《訴願法》誕生於民國19年,彼時能有「民告官」的構想甚為可貴,《訴願法》早於《行政訴訟法》(制定於21年)誕生,官署自我糾錯的功能讓人民之權利有及早獲得修正的機會。只是理想有餘,失望的後果對政府施政滿意度有害無益;「禁團令不知法源 藍白委電爆陳揆」是最近的例子。(政府有違法行政疑慮,遑論糾錯?) 當年推翻滿清的國民政府為廢除領事裁判權、透過參考外國立法加速法制現代化,《訴願法》的制定就是著例。 訴願迄今實施93個年頭,時空環境已然更替,在此期間《憲法》(制定於35年,第16條規定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權)、《行政程序法》(制定於88年)逐步完備,向行政機關要求糾錯已是人民當然權利,...

閱讀更多

面對以哈血腥衝突 聯合國安在?

《聯合國憲章》第2條第4款規定:各會員國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侵害其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除非有憲章第51條自衛或第39、42條安理會授權之情形。雖巴勒斯坦為聯合國觀察員而非會員國,仍有義務遵守憲章。 去年10月7日開始,哈瑪斯和以色列慘烈的武裝衝突讓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危機一發不可收拾! 一、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背景: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81號決議,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分成猶太人、阿拉伯人國家。決議分治的構想並未實現,反而引起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反彈,1948年至1982年共發生5次以阿戰爭。 1967年6月爆發六日戰爭,以色列占領了迦薩走廊等地。儘管安理會於同年11月通過第242號決議,...

閱讀更多

核電廠延役的「法治防線」(陳長文、謝英士)

總統、立委選舉甫落幕,台灣民主博得更多美名,但因各主要政黨國會席次均未過半,預期未來國會運作將有更多折衝樽俎,更多斡旋協商,究竟是導向更成熟的法治?抑或更混亂而無效率的法治輓歌?頗值關注。 在諸多迫切需要改革的行動中,最關乎未來世代福祉的是氣候變遷因應及淨零目標的達成。 關於「非核家園」的法治,是不是可以成為選後台灣的第一道法治防線,進而成為新總統、新國會、新政治的改革關鍵指標? 「非核家園」一語,自環保團體於九十年代倡議,並於二○○二年的「環境基本法」正式入法。從環境運動成為政治目標之轉變,應該是在二○一七年一月「電業法修正案」第九十五條第一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

閱讀更多

【報導】《兩岸良制專題2-2》「良制一國」釋疑陳長文:盼裨益兩岸人民

【台灣醒報記者林意玲專訪、呂翔禾整理】 「兩岸人民自主選擇較好的制度,才能讓兩岸和平,並化解對峙的僵局!」前海基會秘書長、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陳長文23日接受台灣醒報專訪時指出,他提出「一國良制」或是「良制一國」,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統一,因為雙方都無法承受開戰的風險。他也認為兩岸應該從高層領導人對話開始,彼此表現更多的善意。 1991年5月,海基會首任秘書長陳長文訪問北京,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時,提出「一國良制」並簡述內涵:中國的統一,應是兩種制度的選擇、和平的競爭,由兩岸人民自主選擇較好的制度。 陳長文在2017年曾撰文公開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先良制,後一國」,把「一國良...

閱讀更多

【報導】《兩岸良制專題2-1》談「良制一國」陳長文寄望賴清德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 「兩岸之間,需要減少敵意、增加交流,共同尋找對兩岸最好的制度!」前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22日受訪時指出,兩岸終究要面對統一的問題,他希望兩岸民眾能減少對彼此的敵意。他強調,兩岸對於良制的認定不只要有自由、民主,還有繁榮、穩定等因素要考量。 先良制,再一國 「一國良制」是由前總統蔣經國提出的論述,強調三民主義比共產主義優秀,兩岸應以三民主義統一,但後來由陳長文長期提倡,並曾修改其內涵為「良制一國」,先決定良制,再處理一國。 陳長文受訪時指出,對台灣來說,良制可能是「自由、民主與均富」,但他認為「繁榮」也很重要,民主與自由大陸未必做得到,但他覺得大陸很像台灣過去戒嚴時...

閱讀更多

稅稽法退稅規定 請依「112憲判20」從善如流

憲法19條規定人民有納稅之義務,但若政府溢徵稅額取得不當得利,復以時效或既判力為理由不願退還,可謂是辜負了「主權在民」的使命。 但是,制訂於民國(下同)65年、曾在98、110年修正、在稅法體系中具重要地位的《稅捐稽徵法》(下稱《稅稽法》)卻仍有此問題。 一、修法歷程與最高行大法庭─「法制」到「法治」又退回「法制」。 以筆者為例,筆者於96年始赫然發現,自己的「自用住宅」被稅捐機關誤植為「營業用途」,政府因此課錯稅長達15年。 當時的《稅稽法》28條規定「得自繳納之日起五年內提出具體證明…逾期未申請者,不得再行申請」,因此筆者無法拿回全部溢繳稅款,屢次在訴願及行政訴訟中遭到駁回。當時筆者受訪時...

閱讀更多

今用選票 永續中華民國

今天舉行中華民國憲政時期第十六屆正副總統與第十一屆立法委員選舉,此次選舉至關重要,每位公民都有義務投下手中的一票,為自由民主均富(良制)盡心,為中華民國永續出力! 中華民國正在政府治理、兩岸和平共榮、氣候淨零、民主憲政等關鍵課題發展的十字路口上。中華民國歷動員戡亂、戒嚴、解嚴、終止動員戡亂,也走過七任直接民選總統以及三次政黨輪替,雖然幾經波折,但對自由民主均富的追尋永不止息。 梅克爾曾言:「每位公民要相信『法律的力量(power of the law)』,而不是『有力量人的法律(law of the powerful)』。」此番話展現了法治與政府治理的高度,每位候選人都要以恪遵憲法服務人民為依...

閱讀更多

《海納百川》後COP28下的中華民國:能源與減碳的困境(陳長文、蘇展緯)

去年12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The 28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FCCC, COP28)在杜拜落幕,與會的聯合國會員國將近200個國家達成共識,在決議文內正式寫入了「轉型脫離」(Transition Away)化石燃料使用的語彙。而本屆會議也正式成立「氣候損害基金」,協助面臨氣候風險的開發中國家。截至會議閉幕,多數已開發國家至少發起捐款超過8億美金。 本屆會議最大亮點,是討論自2015年各國簽訂《巴黎協定》後,首次進行的「全球盤點」:檢視過去8年以來,全球各國在減碳與避免氣候風...

閱讀更多
頁數 1 of 11 1 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