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要在總統府內成立氣候變遷委員會,並納入核電廠延役議題討論,令筆者百感交集。 自一九九四年林義雄反核絕食起,民進黨便奉非核家園為神主牌(另一神主牌則為台獨,兩者列入黨綱)。兩千年陳水扁執政推動「非核家園」;二○一六年民進黨重返執政後,非核家園捲土重來,儼然為執政圭臬。 非核固有其理想,然而,二○一八年人民以五十八%壓倒性多數,公投通過廢除二○一七年制定之《電業法》第九十五條「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二○二五年前全部停止運轉」,昭告對非核家園不滿。 行政院長卓榮泰卻在六月十一日重申「政府邁向非核家園的政策沒有改變」,並持環境基本法第廿三條「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作擋箭牌,...
閱讀更多2021年比爾蓋茲指應注意兩組數字,人類每年排「520億」噸溫室氣體,須在2050年前「淨零」,躲過氣候災難。民進黨卻擁「非核神主牌」逾20年,嚴重扭曲能源政策! 中華民國在台灣70年,從「客廳即工廠」到如今成為全球半導體及AI產業要角,從Made in Taiwan至Made by Taiwan(台商遍布全球,含大陸地區),發展充足且乾淨的能源是關鍵。 1978年,十大建設之核一商轉,核二、核三相繼完工。台灣堪稱世界核安模範;然受車諾比核災影響,80年代反核運動孕生。2000年民進黨執政推「非核家園」。日前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台,指出投資台灣「電力限制是挑戰」。因此,非核固有其理想,然...
閱讀更多五月廿日九點,賴總統在總統府就職典禮上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高舉右手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 然一小時後卻在觀禮台上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讓人困惑及不安。 賴總統生於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台北縣萬里鄉,一路成為立委、台南市長、閣揆,再到副總統,多次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遺憾的是,賴清德從擔任公職起就蔑視憲法(任閣揆時甚至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對他的言論雖不意外,卻感失望。 中華民國憲法始終是一個中國憲法。賴清德身為中華民國元首(總統又被稱憲法守護者),卻在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後以此說...
閱讀更多今年5月18日,台北律師公會和全國律師聯合會在各自的官網,針對5月17日立法院內部議事程序爭議發布聲明。 北律會稱「立法院多數陣營就立院職權行使法、刑法藐視國會罪、花東交通三項……的特別條例等案,於未經實質討論……以人數優勢強行表決通過部分條文,本會深表遺憾」;全律會則認為「此不僅斲傷台灣作為民主國家的根本,亦違背民主憲政及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本會表達最嚴正的譴責」。 為發揮律師服務功能及參與律師懲戒,《律師法》第11條強制執業律師加入公會;基上,自詡為「在野法曹」的律師公會運作更應臨淵履薄。但該聲明內容未知會全體公會會員便逕自發表,又具有特定政黨色彩人士是否踐行迴避也有檢討的空間。 一、律師...
閱讀更多從俄烏戰爭到以巴衝突,美國始終處風口浪尖。4月24日,拜登簽署《2024年國家安全緊急補充撥款法案》,提供台灣在內的印太地區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並編列19億美元供軍援台灣。此舉凸顯台灣在美國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 筆者猶記前年8月,時任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臨時起意」訪台,引發台海緊張;美國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更戲言要台灣人「人手一把AK47」;加上近年諸多「友台」之法案,凡此種種,是關心台灣,還是為彼等自身利益,將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作為牽制大陸的籌碼,其心不無可議之處? 一、台灣應拒絕捲入大國博弈漩渦: 韓戰結束後緊接著一江山淪陷及大陳島撤退,1954年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閱讀更多1948年「大法官會議」依《中華民國憲法》成立。解釋憲法、認定法律違憲與否是大法官之職權。隨修憲民主化,其職權逐步擴張。直至2022年元月前,大法官會議共作成813號解釋;《憲法訴訟法》施行後,取代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新制行嚴謹程序、兩年來已作成43個判決及約5600個程序裁定(多數不受理)。 一、大法官「直接」面對死刑難題: 4月23日憲法法庭就「死刑合憲性」召開言詞辯論。於此前,大法官曾三次「間接」處理死刑的憲法解釋:1985年釋字第194號認為,販毒者一律處死乃戡亂時期當時肅清煙毒、維護國安及社會秩序所必須;1990年釋字第263號則言,因尚有《刑法》酌情減刑之適用,《懲治盜匪條例》擄人...
閱讀更多在眾多評議中,內閣大黑馬無疑是環境部長人選彭啟明。 原任環境部長薛富盛壯志未酬,甚為可惜,然候任環境部長彭啟明出身氣象領域,是最接近氣候變遷政策的人選,涉獵多元身分,斜槓再斜槓,富有創意與執行力,故外界雖可能稍感陌生,卻仍屬可寄予希望之人選。尤其環境部初設(去年八月),在既有的環境事務外,氣候變遷法之通過是重中之重,諸多氣候政策尚待落實,例如,淨零目標如何確保實現?碳費可否達成減碳目標?均是橫亙在前的艱鉅挑戰。 正值世界地球日,謹提供以下數點意見,供新任彭部長及各界參考。 一、認真面對淨零困境,檢討現行政策,有效減碳、增匯 蔡總統雖曾表示「二○二四年以後就不關我的事」,就任期而言,或有所本,但...
閱讀更多馬習二會日前成功圓滿落幕,證明北京也希望降低兩岸的「仇恨」循環,究竟「武統」是最後不得已的選項。在兩岸都希望和平的此刻,賴清德準總統不妨邀請習近平主席來台灣喝杯珍珠奶茶,延續馬英九前總統的努力。 此次訪陸行,大陸人民看到馬英九的興奮溢於言表,是假裝不來的。馬總統數十年來,對大陸同胞福祉的關心,對民主改革甚至國家統一的期待,已在他們的心中累積出情感,這是兩岸和平最重要的資產。 馬總統訪陸成功,戰爭的氛圍降低了,連過往逢中必反的民進黨,都要審慎拿捏酸馬英九的尺度。民進黨呼籲北京直接跟「台灣執政黨」對話,這不是壞事,問題在於,民進黨希望、能夠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和北京對話?主張「台灣獨立」的執政黨有這...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