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自序】寫不完的精彩――理律,豐富的臺灣傳奇

【羅智強自序】寫不完的精彩――理律,豐富的臺灣傳奇

我喜歡說故事,因此,在談《理律.臺灣.50年》這本書的寫作歷程前,我想先說兩個故事。 一位理律的退休同仁,回憶她剛進入理律時,就代表銀行扣押了前南越總統阮文紹在一九七五年偕家人飛來臺灣的座機。這架飛機,是阮文紹在西貢陷落後,乘坐來臺的波音七二七,現在還陳列在新竹縣橫山鄉的中華科技大學。她說她「當初嚇死了」。這段回憶也成為一種「另類」的歷史見證。 一九八三年,伊朗共和國國防部長穆罕默德.沙里密來臺興訟,原來伊朗在一九八一年七月,向臺灣購買「一批軍用物資」,並將一千五百萬美元匯入彰化銀行,不料這筆錢被盜領,而我國官員表示並沒有這項交易。這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巨額軍品交易成了羅生門,也成了當時臺灣有史以...

閱讀更多

【高希均推薦序】 隨臺灣經濟發展起飛――「理律」五十年的成就

【羅智強自序】寫不完的精彩――理律,豐富的臺灣傳奇

(一)民間貢獻 八月下旬去杜拜開會,為自己帶了一本要讀的書稿《理律.臺灣.50年》。一路上深被書中五十篇文章所吸引。它們清晰而生動地描述了「理律」五十年的成就,使我一再驚喜地發現這些律師群默默地在臺灣貧窮與落後的過程中,做了這麼多促進經濟起飛、社會進步、正義伸張、人權維護等等的大事。 室外是攝氏四十五度的炎熱,旅館裡室內冷氣低到攝氏二十度。為了迎接二○二○世博會,杜拜還在興建更奢華及炫耀的建築,我想他們最缺的不是更多的摩天大樓,而是一個專業的、誠信的、盡社會責任的法律事務所;或者更廣義地說,是一個法治社會。 「理律」是臺灣最負盛名的律師事務所,我對他們的工作似乎不太陌生,但實際上對他們做的貢獻...

閱讀更多

【蕭萬長推薦序】 理律,臺灣經濟發展的活歷史

【羅智強自序】寫不完的精彩――理律,豐富的臺灣傳奇

理律是我在國貿局服務時互動密切的法律事務所。 一九七○年代起,臺灣經濟發展走向自由開放,吸引外國企業高度注意。外商紛紛來臺洽詢商機,但對我國法令規章並不熟悉,大都是透過理律與政府打交道,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與理律建立關係。 當時,我推動外商來臺投資,希望臺灣經濟早點與國際接軌,積極與各國業者接觸。在爭取外商投資過程中,涉及智財權的談判、開放市場的磋商等許多議題,理律從旁提供重要參考意見。就我來說,理律是一個免費又有效的諮詢機構,讓相關工作能順利進行;對理律而言,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外商重視,爭取不少生意,可說是雙贏互補。 回顧戰後的臺灣,可說是內憂外患、景氣蕭條、百廢待舉、人民普遍貧窮落後,大家最...

閱讀更多

【陳長文序】理律五十,為善者成

【羅智強自序】寫不完的精彩――理律,豐富的臺灣傳奇

《理律・臺灣・50年》新書---(陳長文)以往我不常回顧過去,一是因為父親在我五歲(民國卅八年)時奉命從臺灣返回四川,在戰役中捐軀,母親獨自照顧四個孩子成長,家中難以容納回顧的悲傷。二是因為,生在臺灣勵精圖治的年代,絕大多數人都是向前全力奮進,認真求學、就業、投入社會,為家也為國貢獻心力,目光專注前方的同時,也就少了回首故道的心情。 轉眼我已年逾古稀,自從國外完成學業回國,教書、參加理律法律事務所,已超過四十三年。有了年紀,尤其在母親十年前過世以後,我思念雙親、思念起成長的時代;我開始回顧,不只是個人走過的痕跡,更多的是自己與所投身的環境融合交織的脈絡。在生命的浮光掠影中,理性的執著與感性的激...

閱讀更多

【推薦序】 開放台灣,需要更多知音

【推薦序】 開放台灣,需要更多知音

孟子有云:「君子有終身之憂。」如果要我為高希均教授的新書《開放台灣》定一句調,我會選孟子的這句話,這本書,反映的是高希均教授一輩子念茲在茲、終身掛念的國家之慮,是一本「憂國之書」。 然而,更難能可貴的是,高教授雖然憂國,但他的筆,卻不止於「憂國」,而是以他身為經濟學大家的精密頭腦,透過一篇一篇切中時弊的文章,提出他的「福國之道」、「救國之方」,高教授以「憂」為這本書的起點,卻不以「憂」為終點。雖然字裡行間充滿著他對台灣的忡忡掛慮,但他仍一本達觀的為台灣出謀,在憂中找路,為解憂獻策。 一字一句,透著率真、寫著坦蕩、傳遞的是一股豁達的正氣。 於是,這本書既應了孟子說的「君子有終身之憂」,卻又同時應...

閱讀更多

【推薦序】唐獎精神,勝過巨人臂膀的空袖《勇不放棄:唐獎得主的故事》

二○一四年九月我聆聽了唐獎法治獎第一屆得主、南非大法官奧比‧薩克思的兩場演講。 薩克思以溫柔的語調,娓娓回憶南非爭取民主與法治的艱難歷程。他不時地以只剩不到半截的右臂,舉起那片空袖,我忽然覺得,那被政府特務炸彈炸掉的手臂依然存在,那空袖甚至比巨人的手臂還要強健,就是那空袖,一點一點的舉起了南非民主與法治的希望。 薩克思對要為他復仇的夥伴說,真正的復仇,不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用同樣的方式傷害那些曾傷害他的人;真正的復仇,是實現南非的民主與法治,讓不公不義永遠的消失,那才是對他最溫柔的復仇。 這兩場演講,聽在耳裡,像一輩子的悠遠,薩克思把他一輩子為民主法治的奮鬥故事,都濃縮在演講裡。當我曉得有年...

閱讀更多

推好書:羅智強《走出迷網》─坦誠面對自己的不完美

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因為在國會議長關說司法風暴中,站上火線發言而辭官。辭職後的他,最近出了一本談挫折的書。智強談挫折?一般都會認為,應該是談九月風暴裡他經歷的風風雨雨吧,但答案卻讓人意外,智強這本書談的不是九月風暴,而是28歲的他沉迷網咖九個月,差點走不出來的往事。 《走出迷網:從網咖青年到總統智囊》沒有這本書,我還不知道智強的故事這麼精采。 初遇智強,是在政大法學院的課堂上,我請他幫我整理教材,他的歸納能力讓我印象深刻。 當時的學生羅智強,雖然看得出頗有才華,但好像還不知道要追求什麼。雖然已邁入而立之年,也步入了婚姻,可是他對金錢的報酬並沒有多大的興趣,想法很天真,也讓人覺得有一種「過度...

閱讀更多

【推薦序】讓愛延續…《再見,Ohara》

每一個感人故事的背後,都有觸動人心的主角。看見「Ohara」遠遠的走來,穩定的步伐中,顯露著英俊挺拔的氣宇,牠是台灣第二隻導盲犬,來自紐西蘭皇家導盲犬中心。手持導盲鞍的男主角張國瑞,是視障界的科技菁英,這位系統工程師發明了「盲用電腦」,造福了全台灣的視障朋友,搭起了明眼人與視障朋友間的距離。 生於南半球的「牠」和成長於北半球的「他」,因緣際會的相遇,這是老天爺的安排?!「牠」和「他」共同寫下了深切信任、禍福與共、賺人熱淚的故事。 黎巴嫩文豪紀伯倫曾說:「我用我聽覺的眼睛,看到了我愛的世界。」 「牠」,Ohara,陪伴著「他」,張國瑞的十年間,「他」亦步亦趨放心的走在『牠』旁邊,聆聽四季的變換,...

閱讀更多
頁數 1 of 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