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馬英九前總統在年初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採訪中,回應主持人「…是否相信習近平」的提問時表示:「…你必須相信他」(...as far as cross-strait relations, you have to)而遭自由時報社論批評一事,長文以為,值得進一步探討。馬前總統的言論固可供評議,惟將其標籤化為「親中」,則顯失偏頗。 首先,若現任政府能恪守中華民國憲法,表態放棄台灣獨立,馬前總統自無需為兩岸和平奔走。然而,自二○一六年以來,蔡英文總統「只做不說」兩國論,一方面稱九二共識為「歷史事實」,另一方面模糊其內涵。而「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總統,更屢以「互不隸屬論」挑釁對岸...
閱讀更多退役少將臧幼俠8月赴港,因未迴避聆聽「大陸地區國歌」,被以違反《兩岸關係條例》第9-3條「妨害國家尊嚴」為由,遭祭停領75%月退俸5年並追繳勳章重懲。令筆者憂心中華民國法治發展,分述如下: 一、 對統一言論「觀點歧視」,那為何不管制賴總統違憲台獨言論? 《兩岸關係條例》第9-3條規定曾任少將以上軍職或政務副首長等,不得參與大陸地區政治性活動並向其旗徽歌等行禮唱頌之「妨害國家尊嚴」行為。違者依第91條第6項可處停領或剝奪月退俸處分。筆者認此法明顯違憲:首先,該條對「退休」公務員課以如此高密度的忠誠義務,並以剝奪退休金作為懲罰,有違比例原則。再者,將單純聆聽大陸地區「國歌」等同「妨害國家尊嚴」,已...
閱讀更多日前,賴「主席」於民進黨黨部主委會議中發表談話,指出「台獨」與「非核」並非民進黨之神主牌外,賴「主席」更進一步重申《台灣前途決議文》下,「民主」才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筆者多次呼籲賴總統將「台獨」與「非核」兩塊神主牌送回民進黨神龕。賴總統能從自詡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到如今表示「民主」是唯一神主牌,筆者肯定其表態。惟在放下神主牌後賴總統應何去何從,本文將聚焦其放下「台獨」神主牌後,如何以民主確定中華民國政策定位,謹列以下建議供讀者參考: 一、 對內:成立「良制一國委員會」,以民主方式形成政策。 面對地緣政治緊張之現狀,放下台獨神主牌的賴總統應如何應對?誠如黃年所言,現狀下賴總統以中華民國與台獨左...
閱讀更多賴清德總統日前出席金門823砲戰66周年紀念活動,向陣亡將士致敬,並發表談話、期許兩岸和平。近日,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希冀能與對岸有尊嚴地開啟對話。適逢《金門協議》34周年,筆者日前身在金門、廈門,緬懷當年《金門協議》內容,「人道、和平」最美,不禁對上述新聞有所思索。 賴總統致詞對823戰役給予正面評價、表明反戰立場;邱主委之發言首開賴卓內閣先例,向對岸伸出橄欖枝,均令筆者欣慰。然而,細究之,仍有為德不卒之困惑,就此提出幾點觀察,供各界參考。 一、憲法框架下的「國家統一」不容迴避 在823砲戰紀念活動的致詞中,賴總統談及「台灣人民愛好和平、我們不再反攻大陸」,表面上似乎呼籲「和平」,實則明修棧...
閱讀更多憲法法庭網站行事曆自8月19日起沒有排定任何評議,大法官諸位似悄然暑假去。不禁想起電影《讓子彈飛》台詞:「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 細究往年傳統,大法官每年8月休會約1個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更享有3個月的休會期。然當前國會改革案與死刑存廢案懸而未決,尤其前者審理期程緊迫,令筆者憂心。 大法官們當前不合時宜休假,與作成113年憲裁字第1號暫時處分裁定,並召開言詞辯論之捨我其誰態度,大相逕庭。 一、審理期程緊迫,大法官卻休假? 回顧時間軸:6月26日,憲法法庭受理聲請案;7月19日,作出暫時處分凍結部分修法;8月6日,舉行言詞辯論。按《憲法訴訟法》第26條,憲法法庭應於言詞辯論終結後3個月內...
閱讀更多筆者已於〈大法官請停看聽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良制欲速不達 再籲大法官延期審理〉及8月2日送交憲法法庭的法庭之友意見書中數度呼籲大法官延遲審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之合憲性。然如螳臂當車,未能撼動憲法法庭捨我其誰的決心。筆者轉而思考:面對此案攸關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時,大法官們如何拋開個人得失,以國家百年民主法治大計為重? 作為從事法律教育52載的學者,教授國際公法、國際私法,超國界法律問題等科目,執業律師近半世紀,曾任紅十字會總會秘書長及會長、國防部法律總顧問、海基會首任秘書長(並獲頒國家勳章)等公益服務的法律人,筆者有責再度建言,供大法官參考。 筆者分享一段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閱讀更多中華民國建國百餘年來,台灣地區之憲政發展跌宕起伏,新局始於民國113年立法院呈三黨無一過半。此政治生態之形成,正可為長期受阻之國會改革開啟良性互動契機。 筆者於7月21日以〈大法官請停看聽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為題投書媒體,呼籲推遲8月6日關於《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之言詞辯論。嗣後更以法庭之友身分提交意見書,冀為本案審理略盡棉薄。然迄今未見回音,為國家憲政發展,不得不再次執筆懇請審慎考量。 筆者深知,亦有朋友勸諫,認為不應在意見書中提及推遲審理之建議,恐引大法官們不快及審理失焦。然而,筆者深感推遲審理有其必要性,本於法律人之職責,爰提出以下望大法官明察: 一、程序反常不循既定先後,有失司法威...
閱讀更多國會改革憲法審判近期引發社會關注。經歷議會全武行等波折,立法院5月28日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增訂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國會調查權、國會聽證權及人事同意權,並在《刑法》增定藐視國會罪。 隨後行政院6月6日覆議,遭否決,6月24日總統公布上述法案。6月26日,國會少數的執政黨(民進黨)立委聲請釋憲,28日憲法法庭即受理。總統、行政院及監察院相繼聲請,聲請機關數量前所未見。7月10日憲法法庭召開準備庭後,19日裁定暫時處分,凍結部分條文。8月6日將言詞辯論,進度快到令人咋舌。 一、大法官本不應受理權利濫用的民進黨立法委員聲請案。 2005年釋字第603號許宗力大法官意見書指出,「權利濫...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