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賴「主席」於民進黨黨部主委會議中發表談話,指出「台獨」與「非核」並非民進黨之神主牌外,賴「主席」更進一步重申《台灣前途決議文》下,「民主」才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筆者多次呼籲賴總統將「台獨」與「非核」兩塊神主牌送回民進黨神龕。賴總統能從自詡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到如今表示「民主」是唯一神主牌,筆者肯定其表態。惟在放下神主牌後賴總統應何去何從,本文將聚焦其放下「台獨」神主牌後,如何以民主確定中華民國政策定位,謹列以下建議供讀者參考: 一、 對內:成立「良制一國委員會」,以民主方式形成政策。 面對地緣政治緊張之現狀,放下台獨神主牌的賴總統應如何應對?誠如黃年所言,現狀下賴總統以中華民國與台獨左...
閱讀更多賴清德總統日前出席金門823砲戰66周年紀念活動,向陣亡將士致敬,並發表談話、期許兩岸和平。近日,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希冀能與對岸有尊嚴地開啟對話。適逢《金門協議》34周年,筆者日前身在金門、廈門,緬懷當年《金門協議》內容,「人道、和平」最美,不禁對上述新聞有所思索。 賴總統致詞對823戰役給予正面評價、表明反戰立場;邱主委之發言首開賴卓內閣先例,向對岸伸出橄欖枝,均令筆者欣慰。然而,細究之,仍有為德不卒之困惑,就此提出幾點觀察,供各界參考。 一、憲法框架下的「國家統一」不容迴避 在823砲戰紀念活動的致詞中,賴總統談及「台灣人民愛好和平、我們不再反攻大陸」,表面上似乎呼籲「和平」,實則明修棧...
閱讀更多2018年2月,香港居民陳同佳與其女友至台北旅遊,據報導兩人因故在旅館發生爭吵,陳同佳涉嫌於殺害其女友後,將屍體塞進行李箱並棄屍於竹圍捷運站附近,隨即搭機返回香港。陳同佳返港後雖因涉嫌盜領女友存款而被捕,然香港卻因無權管轄而無法追訴其犯罪嫌疑,而有權管轄此刑案的我國卻拒絕其投案,案件發生已過6年,陳同佳至今未受刑事偵查追訴,筆者每每想起便遺憾難耐。 一、 兩岸溝通已讀不回,陳同佳案懸而未決。 本案發生後,陳同佳便表達願意來台投案,據報導,陳同佳於2019年10月23日在香港服刑期滿後仍表示「返台的想法一直都無改變過」;然而,陸委會堅持台港須先建立司法互助,才同意陳同佳來台投案,而使陳同佳至今無...
閱讀更多五月廿日九點,賴總統在總統府就職典禮上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高舉右手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 然一小時後卻在觀禮台上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讓人困惑及不安。 賴總統生於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台北縣萬里鄉,一路成為立委、台南市長、閣揆,再到副總統,多次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遺憾的是,賴清德從擔任公職起就蔑視憲法(任閣揆時甚至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對他的言論雖不意外,卻感失望。 中華民國憲法始終是一個中國憲法。賴清德身為中華民國元首(總統又被稱憲法守護者),卻在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後以此說...
閱讀更多從俄烏戰爭到以巴衝突,美國始終處風口浪尖。4月24日,拜登簽署《2024年國家安全緊急補充撥款法案》,提供台灣在內的印太地區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並編列19億美元供軍援台灣。此舉凸顯台灣在美國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 筆者猶記前年8月,時任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臨時起意」訪台,引發台海緊張;美國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更戲言要台灣人「人手一把AK47」;加上近年諸多「友台」之法案,凡此種種,是關心台灣,還是為彼等自身利益,將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作為牽制大陸的籌碼,其心不無可議之處? 一、台灣應拒絕捲入大國博弈漩渦: 韓戰結束後緊接著一江山淪陷及大陳島撤退,1954年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閱讀更多回首過往我國總統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李登輝於1991至2000年擔任國統會主任委員,1999年提出兩岸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陳水扁於2000年提出「四不一沒有」;馬英九時期主張「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並肯定「九二共識」;蔡英文主張中華民國憲法下兩岸互不隸屬;甫當選總統的賴清德稱會延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 但「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先生主張並未被絕大多數選民接受,賴清德僅獲得4成得票率,且民進黨在立法院非第一大黨,少數總統所面臨的執政之路注定崎嶇。 筆者認為一中憲法固若金湯,即便每一任總統有不同想法,兩岸民間一家人交流未曾止息。 大陸地區於1958至1984年處於人民公社試驗共產黨的階段、...
閱讀更多【台灣醒報記者林意玲專訪、呂翔禾整理】 「兩岸人民自主選擇較好的制度,才能讓兩岸和平,並化解對峙的僵局!」前海基會秘書長、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陳長文23日接受台灣醒報專訪時指出,他提出「一國良制」或是「良制一國」,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統一,因為雙方都無法承受開戰的風險。他也認為兩岸應該從高層領導人對話開始,彼此表現更多的善意。 1991年5月,海基會首任秘書長陳長文訪問北京,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時,提出「一國良制」並簡述內涵:中國的統一,應是兩種制度的選擇、和平的競爭,由兩岸人民自主選擇較好的制度。 陳長文在2017年曾撰文公開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先良制,後一國」,把「一國良...
閱讀更多【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 「兩岸之間,需要減少敵意、增加交流,共同尋找對兩岸最好的制度!」前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22日受訪時指出,兩岸終究要面對統一的問題,他希望兩岸民眾能減少對彼此的敵意。他強調,兩岸對於良制的認定不只要有自由、民主,還有繁榮、穩定等因素要考量。 先良制,再一國 「一國良制」是由前總統蔣經國提出的論述,強調三民主義比共產主義優秀,兩岸應以三民主義統一,但後來由陳長文長期提倡,並曾修改其內涵為「良制一國」,先決定良制,再處理一國。 陳長文受訪時指出,對台灣來說,良制可能是「自由、民主與均富」,但他認為「繁榮」也很重要,民主與自由大陸未必做得到,但他覺得大陸很像台灣過去戒嚴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