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慕與感恩─講於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追思會

主持人少康先生,龍斌、還有海雯、海晏、海玲、海琪,郝家的家人,馬前總統、各位貴賓,大家好。 首先,我要謝謝龍斌以及家人邀請我,在郝總長、郝院長的追思會上致辭。 溫暖而富同理心 令人敬愛的郝總長、郝院長離開了,長文心中固然萬般不捨,但郝先生出將入相、並以一百零一歲嵩壽安詳辭世,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劃下圓滿的句點,我其實是替他和家人高興的。 接下來的幾分鐘,請容我跟大家分享我所認識「溫暖而富同理心」的郝先生,此外,我也感謝郝先生撰寫的回憶錄和他對《蔣公日記》摘註草稿本中精實的分析,讓我數十年來關於家父陣亡的困惑獲,得了智慧的開示。 註定失敗的戰役 民國38年4月,身為軍人的父親,原已帶著母親和四個兒...

閱讀更多

與未知共處,成為無限可能的自己

又到一年一度畢業季,恭喜各位同學完成人生階段性目標!因為新冠病毒的侵襲,不只畢業典禮有別於以往,校園外的世界也格外動盪不安。全球近八百萬人確診、四十餘萬人喪命,封境更使經濟停滯、企業停業或破產,衍生勞工失業等問題。嚴峻就業環境、計劃被打亂或許令畢業生們焦慮沮喪,但筆者卻要鼓勵大家:在展開人生新階段之際,將這份未知及挑戰,視為人生的一份禮物!因為身處逆境更可能激發潛力,認真思索人生方向。往年常寄語畢業生,談到抱持熱情、好奇心以及慎始慎終的重要。今年除了鼓勵同學積極向上,老師有另外兩點期許和祝福,希望與即將踏入社會、面對更多未知和變數的各位共勉。 一、用包容的心,學習「共處」。 老師相信,生於千囍...

閱讀更多

可以不要數典忘祖嗎?

細雨紛紛,每逢清明時節,華人多前往祭祖掃墓,並利用與家族難得的團聚時間,互相分享往生親人的溫馨點滴。傳說清明是古代民間仿效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逐漸使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清明祭祖觀念發展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儘管今年清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波及,使兩岸祭祖活動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但無論如何,清明所承載中華民族敬天懷祖、緬懷親人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意義,始終不變。 慎終追遠,不單為紀念祖先,更有緬懷先人立言作德、展望未來之意。但從近年歷史教育課綱調降「中國史」比重、人民對過去的史事逐漸淡忘觀之,構築「中華民國」的歷史根基正面臨嚴峻挑戰。正如清明是「中華」文化重要內涵,中華民族歷史記憶的「中國」元素能否如此輕...

閱讀更多

打破智能障礙者的就業藩籬

據報,今(2019)年7月間,古亭工坊小作所的開設引發大樓管委會反彈,事實上,這不是智能障礙者第一次受到社區排斥,從1983年楓橋新村案到2018年東明扶愛家園,類似事件一再上演。筆者30年前(1990)於紅十字會推動「讓愛穿透障礙專案」,呼籲應強化社會對智能障礙者及其家庭的障礙意識。不想時至今日,社會對智能障礙者的偏見仍是如此嚴苛。據悉,古亭工坊已順利開幕,圓滿的結果雖令人欣慰,但對於弱勢權益保障,我們仍有努力的空間。 智能障礙者的就業困境 我國2005年憲法增修條文明訂國家應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而2006年通過、並於2014年經我國國內法化的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亦明...

閱讀更多

捐款之外,還需要你的同理心

兒童福利聯盟(下稱兒福)自民國80年底成立至今已28年,全台共計29個據點,長期關注兒少人權、協尋失蹤兒童及收出養服務等,對兒少福利有重大貢獻。報載今年11月兒福以新台幣3.7億元,在台北市內湖區購置一整層辦公室,有民眾質疑善款用來「幫忙繳房貸」,因而湧入要求退款的電話。兒福表示北區辦公室年租金近600萬元,還要面臨漲價與搬家的壓力;再者,願意將大坪數近捷運站的建案賣給社福團體者也少。兒福從1998年開始陳報教育部提撥部分所得轉為購屋基金長達21年,終於才在今年得以購置辦公樓層。 據了解,上述兒福事件在理性溝通後已經落幕,但報章媒體上部分情緒性發言和報導卻已造成了傷害,相當令人遺憾。筆者對此感...

閱讀更多

翻轉「冷漠」社會,讓台灣「溫暖」起來

今年學測作文題目為「溫暖的心」,有意提醒莘莘學子以溫暖的心照亮周遭事物。比起考生們以筆下文字展現善心,筆者更盼眾人能真的「起而行」,以溫暖的心將奉獻社會踐行於日常。多數人在獨善其身的時代,往往選擇冷漠與忽視,因此台灣社會若欲「翻轉冷漠」,除仰賴溫暖的心,或許更需實踐的堅持與毅力。 新的一年,讓我們先回顧你我都「不陌生」的點滴…… 「父親我帶走了,所有責任我來扛…」一名男子因照顧父親身心俱疲,勒斃父親後自行上吊,在遺書中如此寫道。這是「長照悲歌」的一景:沒日沒夜的為生活重擔煩憂,在長期受經濟與精神壓力的雙重折磨下,最終無力負荷…… 另近日「虐童家暴」新聞層出不窮。小小年紀就承受由最親近的家人施加...

閱讀更多

團圓飯談生死─預立醫療決定,你做了嗎?

歲末年終,又到了闔家團圓的時節。試想:團聚歡樂的時刻,除了拜年寒暄,有什麼是我們該/想/能為最親愛的家人做的事呢?也許是一同討論我們心底知道很重要,但總覺得還有機會,因此遲遲未開口:關於生命終點那道題。藉團聚之際,傾聽每位家人對臨終的期待,在溫馨的氛圍中一起預習這場人生期末考:預立醫療決定。 預立醫療決定(AD)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是1月正式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下稱《病主法》)的具體措施,除為保障病人知情、決策與選擇權外,更希望透過預立醫療決定,落實「生命自主」的價值。《病主法》特色有三:一、年滿20歲具行為能力者都能預立醫療決定。關注臨終議題絕非年長者或病患的專利,生命無常,年...

閱讀更多

礙,是生命給我們最美好的禮物

近日事務所一位前同事來拜訪,分享自己生命因聽損女兒而改變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為人父母的勇氣,也反思社會的障礙意識是否有進步空間。 莉芳二十年前曾服務於理律法律事務所,長女在一歲時診斷有重度聽損,可以想見在聽到醫師告知當下,為人父母面臨的緊張、擔憂,甚至在還不清楚聽損會有什麼樣影響時,就必須為女兒的治療來回奔走。 所幸,受益於醫療科技的發達,聽損兒童現在透過早期療癒,多能有不錯成效。但有聽力障礙的孩子,感受到的世界仍不太一樣,即便有人工電子耳等輔具,若在較小聲或嘈雜環境,還是有容易聽不見或混淆的問題。 莉芳選擇離開事務所,全力陪伴女兒的成長。起初陪女兒參加聽語訓練,到後來自己成為聽語教師,考取語言...

閱讀更多
頁數 1 of 7 1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