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拼圖 擁抱不在籍投票

1月大選甫結束,縱投票率7成,仍有3成選民缺席,若開放不在籍投票則投票率必能提升。然3月15日憲法法庭《113年憲裁字第7號》駁回「受刑人無法投票是否違憲」聲請,因不在籍投票宜由立法院決定,且人民能否前往戶籍地投票「要非所問」,故無不在籍投票不違憲。 一、113憲裁字第7號與釋字756: 大法官的矛盾 筆者無法認同此裁定之見解,「要非所問」,講白是「不干大法官的事」。但對無法投票之公民(如聲請裁判的受刑人)至關重要,然投下贊成不受理的10名大法官卻自廢武功,有愧「憲法守護者」稱號。寬慰的是,仍有5位令筆者尊敬的大法官提出反對意見,指出憲法法庭應受理本案,審查立法不制定不在籍投票是否為違憲。 2...

閱讀更多

超國界法小教室- 培育令人驕傲的法律人 考選部責無旁貸

律師及司法官第二試甫於去年12月13日放榜,司法官第三試口試將於1月14日舉行。法律人之養成是從事教職及律師逾半世紀的筆者念茲在茲的課題,藉此機會對當前考試制度及法學教育略表看法如下: 一、 司律考試之精進空間 108年起律師及法官考試第一、二試合併舉行;法官另有第三試口試。第一試為選擇題,擇優錄取約前33%的考生,進行第二試實例題考試,最終再擇優錄取約33%的考生通過律師考試。法官當年度之需用名額約在每年4月底發布。 (一)第一試的考科包含:《憲法》、《刑法》、《民法》、《公司法》、法學英文等共15項科目。各科權重從20~100分不等。 (二)第二試考科為: 1、4大核心科目包含:公法、刑事...

閱讀更多

超國界法小教室- 奶嘴司法官的溫床 違憲的考試法

108年起,司、律考試合一舉行,許多考生會同時報名二項考試,每年約有100多名分數較高的考生同時取得律師與司法官(法官及檢察官)資格。筆者與晚輩對話中得知,總有雙榜及第的學子在「律師」與「接受司法官訓練」間掙扎,理由是:若在法定期限內未受司法官學院訓練,將會遭剝奪受訓資格,此種規定「迫使」錄取生無法先從事其他職務。今年度的司律考試放榜在即,筆者提出以下建言供參。 一、從法制到法治 法治乃國家進步之前提,也是成就和平、人權、永續發展不可或缺之基礎。民初揮別了滿清的法制沉痾,跨出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等法律現代化的跬步,逐步建立「法治」雛型;也於民國20~30年陸續收回領事裁判權;爾後政府遷台,經歷戒嚴...

閱讀更多

超國界法小教室- 以民為本之法治 需要政府律師

我國自1987年解嚴而後終止動戡,民主政治產業發展迄今在3位法律人總統近24年主政下,「法治」仍無法以民為本,令筆者深感遺憾!近日《律師法》修正,以「為保護公務員的權益」而增設「公職律師」也是一例,條文對於「公職律師」如何加強以民為本的妥速、公正法治(包括行政訴訟)毫無著墨,對比美國自1870年創建的Solicitor General「首席政府律師」制度有著天壤之別! 美國「首席政府律師」雖隸屬於司法部長(Attorney General),但在律師稀缺的當年,立法特別強調「首席政府律師」乃唯一必須由(learned in the law)精通法律者擔任,可見立法者對「政府律師」服膺憲法有極高...

閱讀更多

超國界法小教室- ChatGPT時代 法律產業更該升級了!

筆者投身於法律產業逾50年,對於ChatGPT等人工智慧是否將不利律師功能抱持保留的態度,但觀察中華民國建國112年至今,我們的法律產業發展確實仍有許多破碎之處。從武昌起義初建民國,國民政府為收回列強手中之「領事裁判權」遂於1930年代起一口氣通過《民商法》、《訴訟法》、《智慧財產權法》等與國際接軌之現代化法制,但囫圇吞棗式立法導致不少規定並不合身,外加民初戰事頻仍,憲法僅短暫施行便進入戒嚴、戡亂,法律產業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下,水土不服之缺失逐漸湧現。 基此,ChatGPT的誕生,使人類從傳統Google搜尋引擎檢索躍升至電腦可以主動針對問題給予互動式回應,看似帶給法律人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筆...

閱讀更多

高中生都看不下去的政治產業

近日報刊一則讀者投書吸引筆者注意,標題為「鐵蹄下未來?極端民族主義崛起令人憂」。文中提到「在政黨操作下,台灣的政治逐漸脫離我們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往極端民族主義道路上突飛猛進。」、「透過民族主義,能令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群眾,將選票投給民進黨。」、「筆者還聽過一些更不堪的話,例如『好想看中國人都死光喔』,或『死了中國人沒關係』等。」,文末語重心長表示:「如果台灣的民族主義發展下去,…下一代將被民族主義鐵蹄踐踏。」 該文對台灣地區「政治產業」發展有其洞見,但筆者以為,近年台灣民主發展固然因民進黨一黨獨大,而有不進反退之趨勢,朝野均應改進,惟尚不至淪落至此。令筆者驚訝,此文竟出自一名高中生之手,...

閱讀更多

恭喜畢業生:畢業是承擔的開始!

Woman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筆者任教的大學近日舉行畢業典禮,由於疫情嚴峻改為線上進行,筆者應邀錄製祝福勉勵影片,藉此機會,筆者梳理數十年來身為老師及資深學長的人生體悟,與畢業生共勉,筆者叮嚀要點如下: 一、畢業典禮(commencement)代表全新階段「開始」,雖然人生很長但時間無情,務必「超前部署」! 研究顯示應屆畢業生將有機會「活到至少一百歲」,亦即如今大學畢業只占了各位人生的「五分之一」,還有很多「寶藏」等待同學把握時間去發掘,絕不僅止於大學教給大家的「初級班知識」而已。請注意,「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卻也「最無情」的東西,錯過永不回頭!唯一能做的是盡早為自己及所愛的人的幸福「超前部署」。 二、成功並非理所當然...

閱讀更多

拯救民主法治危機,司法當仁不讓

Law book and judges gavel

近期台南地院簡易庭針對「統一促進黨言論自由」的裁定,讓筆者想起2020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之「27台人赴陸工作遭內政部裁罰」的判決。兩件裁判均源自「政府」基於公權力對於「特定」行為之移送、處罰,法院收起過往對立法、行政謙讓之態度,用判決導正「多數尊重少數」這個近年被政府刻意忽視之民主真諦。 當前因民進黨一黨獨大,並將其「台獨神主牌」置於「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兩岸「統一」誡命之上!國會把大陸地區當局喻為「境外敵對勢力」而通過《反滲透法》;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以「自己選的國籍自己承擔」粗暴拒絕兩岸人民骨肉回家;最後,甚至連蔡總統都說出「兩岸互不隸屬」之背於兩岸憲法及人民感情之言論! 當前政府施政逾...

閱讀更多
頁數 1 of 5 1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