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大選時程的逼近,美中的對立越來越顯性化,台灣也必然涉入其中。美中不僅是經濟與科技的競爭,也是雙方「制度」的角力。北京當局是讓大陸人民的平均生活水準,達到史上的新高點,但與王道,始終尚有一段距離。
人民日報拒絕美國駐中大使的投書,是雙方制度差異的一個縮影。我們可以理解人民日報的苦衷,作為中共的官方媒體,無法刊登與政府立場不同的文章。但拒絕刊登,也有另一個角度的說不過去,畢竟任何人,包括中共駐美大使在內,都可以自由在美國發表文章,論述與美國政府不同的意見,那為什麼北京無法給予他國外交官同等的空間呢?
言論自由是個表徵,這個表徵反映著許多本質上的差異。值得慶幸的是,今日的北京當局,並不僅以「大國」、「強國」為滿足,而希望成為一個近悅遠來的「王道之國」,筆者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北京當局會將這個差異補足。
但是另一方面,美國雖然是個民主國家,一旦牴觸國家利益,他的翻臉與無情,也有太多歷史的教訓。現在美國利用台灣作為反中的工具,乃至於川普作為競選的議題,已是公開的秘密,我們擔心的是,一旦台灣這個功能性消失了,或者中共忍無可忍,決定施壓台灣時,美國願意為台灣付出多少代價?
所有的談判,都需要黑臉跟白臉。現在既然民進黨已經完全選邊美國,國民黨責無旁貸,也必須對中共伸出橄欖枝,讓台灣還是有一個避免衝突的選項。
但當國民黨頂住台灣的內部壓力,決定出席海峽論壇的時候,大陸部分人士的調侃,就實在不夠漂亮了。中華文化的基石,是「禮」,北京不能把國民黨的出席,當作小弟對大哥的討好。「小事大以智,大事小以仁」,如果海峽論壇不能以「仁」為本位,那就會完全地失去意義。
將心比心,江啟臣主席現在的處境,的確難為,可以說是「三面不是人」。既然親美,又要「和共」,還必須適當的表達立場,不能被視作「親共」、「舔共」,這樣的處境,國民黨至今都還沒有找到太好的答案。
代表出席海峽論壇的人士,應該要完全服從台灣的利益、國民黨的立場,不能有個人私心的算計。團結的國民黨,都不見得能應付如此艱困的局面,更何況是號令不一,內部掣肘?
既然北京當局的目標是「和平統一」,那麼就必須與台灣作制度的競爭,才能讓台灣人民心悅誠服的選擇統一於「良制一國」。筆者可以感受到中共的努力,但大陸人民一天不能自由地批評政府,就表示連北京當局自己都還沒有底氣。
(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