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測放榜,隨著新聞刊出大學申請資訊等系列報導,不難想像眾多高三生們正為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而猶豫難決的模樣。再想到老師家中也有年齡相近的孫兒,更讓在大學除了講授法律學科也兼任通識課程的我,想跟同屬孫輩的「準大學生們」談談人生的視野。
首先,老師想分享自己的小故事。五十多年前老師從法律系畢業後跟隨了兄姊的腳步出國讀書,回國後在大學教書也成為執業律師,因緣際會下又投身於人道關懷及兩岸事務工作;過程中體認到「幸福是一個總體的概念」,服務弱勢、熱心公益是值得每個人終身投入的志業,而行進中也不當然確定自己是否正走在所謂的「康莊大道」上。
老師可以體會當前的你們對於未來感到不確定,正因為前途未知,希望你們認真了解身處的時空環境,想像大學畢業後的你們,將處在一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局面:例如,世界正朝零碳排放目標邁進,物聯網(包括數位貨幣)的應用技術也將更加先進!
雖然往後的世界潮流將會因為不再能遵循「傳統」而顯得較難掌握,但也代表著將有更多契機等待你們探掘。老師建議大家在立定志向時不以「錢途」、「市場飽和度」等世俗標準衡量,而應傾聽初心、遵從自己的想法。「為善者成」(Doing Well by Doing Good),堅持信念並且視挫折為禮物,必定會展現出精彩的人生!
追尋理想的過程中,唯有心懷正念才能擁抱未知並與壓力共處。老師特別選了六個字,三個重點送給大家:「良知、熱情、本事」。「良知」是為人之根本,經由後天的教育環境形塑後,進而內化為辨明善惡,知所為、知所不為、能者多為的處世鐵律;若奉行良知,不僅能心懷「熱情」的保有同理心及好奇心探知事物,亦能鍛鍊出終身學習的「本事」。本於三者,於「利己」充實自我後也不忘「利他」,保障弱勢者的程序正義、伸張實質正義,切莫見利忘義;果如此,將使「職業」發展成「志業」,過「生活」昇華為享受「生命」。
老師總是鼓勵同學關心政治,尤其國際政治及兩岸局勢的脈動更將影響今後當家作主的你們。放眼世界,幸運的我們不若有些國家的人民面臨飢荒、政局動盪之苦,只是地球村也是一個總體概念,居於其中的我們不可獨善其身;回顧周遭,不論是歷史事實或是地理位置的現實因素,面對大陸是台灣永遠無法背棄的挑戰。因此,希望你們關心世界及兩岸關係,以期未來能為世人及兩岸人民戮力貢獻。
最後,隨著六月畢業在即、九月大家就要踏進大學校園,老師要祝福身為準大學生的你們:以良知、熱情、本事作為人生中的北極星勇敢逐夢,成為利己也利他的優秀公民!
(作者為老師、律師、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