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韓國,「非核」政策當改為「以核養綠」

Lignite Power Station At Night

淨零碳排是全球迫切課題,世界各國無不設法提前淨零以免氣候災難殃及無辜子孫!但至今,蔡政府所提之淨零路徑、「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仍陷於綠能發展不足之困境,當政府已承認2025年20%再生能源必定跳票時,如何期待2050年用再生能源70%達標淨零!? 淨零危機迫在眉睫,2018年中華民國國民用公投複決刪除《電業法》第95條「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文字。蔡政府卻不改民進黨「非核家園」神主牌,執意將核能排除於能源選項之外,未來缺電、產業出口國際碳稅額外財損「事小」,倘氣候災難真實上演,屆時誰為錯誤的「非核」負起千古罪責?對此筆者認為韓國的故事值得蔡總統借鑑,別讓蔡主席害了...

閱讀更多

緬懷蔣經國總統,除了「反共保台」,還要「良制一國」!

concept of diplomatic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operation

蔡總統出席「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典禮」,致詞中引用經國先生所述:「我們中華民國到今天所以能生存,…主要是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在世界上是堅決反共」,又言:「蔣經國前總統堅定『保台』的立場,毫無疑問也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蔡總統此舉有人稱是博取中間選民認同及追求個人歷史定位,但她既然以行動感念經國先生對台的經濟及民主轉型貢獻仍值得肯定。 有的領導人是「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經國先生晚年卻是拚命為後人開窗鋪路,用他手中絕對的權力,做出絕對的改革。經國先生曾問陶百川先生「該怎麼做,才能讓台灣人民懷念我?」筆者解讀,經國先生在乎的絕非對其個人的懷念,而是他知道只有自己被人民懷念,省籍對立才有化解的...

閱讀更多

蔡政府須盡洪荒之力淨零,別寡信!

Solar farm, solar panels

去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召開全球氣候峰會後,各國紛紛宣示淨零,對此蔡總統也不例外,在世界地球日當天「前瞻且大膽」承諾2050中華民國也要淨零。但以當前蔡政府過時且不實際的能源政策,及牢不可破的非核神主牌,除非即刻改弦更張,否則2050淨零根本不可能,蔡總統輕諾了嗎!? 由於政府是接續的,前人種樹受益的是百姓,前人揮霍受害的也是人民,國家因執政者的高瞻遠矚興邦,也因昏庸政客衰亡。因此,蔡總統作為淨零關鍵的第一棒不僅該做得最多,更該為接續的執政黨保有最大彈性與選項,讓子孫有餘裕避過燃燒的地球災難,也讓我們倚賴全球貿易的企業提早為國際碳邊境管制的要求做萬全準備。蔡總統任期僅至2024年5月20日,為了人...

閱讀更多

舊法新修 法治社會倒退40年

Judge gavel on law books, wooden desk

報載,去年十二月十七日稅捐稽徵法第廿八條修正施行,該條乃當年外界所稱「陳長文條款」,本次修法卻讓「時效」再度復活,與四十年前保障不周的稅捐稽徵法無異,苛政現形、法治退步莫過於此!本條自一九七六年訂定,當時規定「溢繳稅款者得自繳納日起『五年內』提具體證明,申請退還」,但「溢繳」根本上可能源自政府錯課在先,豈有超過五年人民即無要求返還之理? 二○○七年六月,筆者因自用住宅被稅捐稽徵處誤植為營業用途,致房屋稅錯課十五年,請求返還溢繳稅額,市府卻依本法廿八條主張「時效」,只退還五年款項。筆者詫異,核定稅額的是政府,當事實認定錯誤而錯課,豈有依時效拒不返還之理!但不論是訴願委員或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不...

閱讀更多

法律人主政,民主法治理應更好,但是…

經過1218公投及日昨的行憲紀念日,再過5天民國111年即將到來,過去數年來我國民主法治退步國民有目共睹。細數法律人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均連選連任,筆者感嘆人民用選票對法律人寄予厚望,但20多年來民主法治總有著成也法律人、敗也法律人的感慨。新年前夕,筆者爬梳法律人治國之良莠,法律人及選民當引以為戒。 1987年經國先生宣布解嚴,經李登輝總統轉型過渡,包括終止戡亂、總統直選。2000年民進黨首度執政,陳水扁從一位民進黨籍律師、立委、市長,經人民選舉以「台灣之子」形象開啟法律人出任中華民國總統之濫觴。從得票數看陳水扁的勝利係因國民黨分裂,但不可抹滅這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政黨輪替、終結一黨...

閱讀更多

能源政策認錯「反覆」好過「一意孤行」

近日蔡總統「堅持」表示「核四絕對不是選項」,但同場工總理事 長王文淵說出了當局「不願面對的真相」:「台灣能源不可能只仰賴 進口、風電及太陽能」。然而,蔡政府能源政策停在2016年,執意以 2025年達到燃氣50%、燃煤30%、綠能20%政策及民進黨35年前之「非 核家園」神主牌,但2025年之後呢?「可能」淨零嗎? 蔡總統今年4月「前瞻但大膽」宣告我們2050的淨零承諾,本以為 我們終於迎來改變的契機,但國慶日蔡總統卻說「沒有一個國家能源 政策可以『反覆』。」至今不論蔡總統說:「台灣致力成為亞洲的綠 能產業中心」、「唯有團結,我們才能確保未來世代擁有永續的環境 。」做不到淨零都是空談!比起知錯...

閱讀更多

淨零,下架違法瀆職的「非核」牌位

2018年發起為「氣候罷課」的瑞典學生桑柏格(Greta Thunberg) ,4月表示,年輕人們正在寫下歷史,記錄我們這一代的大人如何忽 視氣候暖化問題!她的指控很沉重,卻句句屬實,令「我們這一代的 大人」的筆者慚愧不已。然而,桑柏格的母國瑞典,在去年「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最新公布的「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21)中,即 便前3名因沒有國家符合《巴黎協定》目標而從缺,卻名列最高的第 4名,中華民國(台灣)則敬陪末座,倒數第5!比起瑞典等歐洲減碳 模範,已經二度執政的蔡政府卻還幻想著「頭過身就過」! 蔡總統今年4月宣稱2050年要淨零,但自2016年上任...

閱讀更多

不可讓政治產業之弊害了淨零

新書《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The Politics Industry),由企 業家凱瑟琳.蓋爾(Katherine M. Gehl)與商業策略家麥可.波特 (Michael E. Porter)合著,點出自美國建國來所奉行的民主「政 治」,至今已出現諸多弊端。筆者反思,承繼中華文化從大陸轉進台 灣逾70年的中華民國「政府」(特別是解嚴迄今已三次政黨輪替), 也難逃「政治產業」的失能弊端,亟需深切反省,痛改前非! 蔡政府治理失能已成常態。不論是對最大在野黨清算;關掉中天, 箝制媒體言論自由;疫情嚴峻之際以疫抗中;甚至為奉行民進黨非核 家園神主牌,蔡政府公然違背公投以核養綠民意,能源配比被迫在無...

閱讀更多
頁數 1 of 7 1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