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文章
  • 文章總表
  • 民主政治
    • 兩岸關係與外交
  • 法治建設
    • 法學教育
    • 理律故事
    • 超國界法治
    • 身為法律人
  • 愛與奉獻
    • 人生感悟
  • 社會正義
  • 社會觀察
  • 經濟觀察
  • 長文著作
    • 出版書籍
    • 推薦序
    • 書與人生
  • 動態時報
選單
  • 所有文章
  • 文章總表
  • 民主政治
    • 兩岸關係與外交
  • 法治建設
    • 法學教育
    • 理律故事
    • 超國界法治
    • 身為法律人
  • 愛與奉獻
    • 人生感悟
  • 社會正義
  • 社會觀察
  • 經濟觀察
  • 長文著作
    • 出版書籍
    • 推薦序
    • 書與人生
  • 動態時報
上一頁
首頁 民主政治 兩岸關係與外交

究竟誰誤會了「中國」(China)之名?

2020 年 4 月 19 日
在 兩岸關係與外交, 社會觀察
分享到 Facebook 上分享到 Line 上分享到 Wechat 上

據報載,我國政府於本(4)月初決定加強與各國的防疫合作,捐贈1000萬片口罩支援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人員,本月9日再宣布第二波600萬片口罩援外,給予國際社會更多支持。政府以中華航空貨機運送防疫物資,配合掛上「Taiwan Can Help」等字樣布條,推動國際防疫外交。近日卻出現質疑聲浪,表示「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出現「China」字樣,容易使外國民眾誤會援助物資是來自大陸而有更名的必要。

公司名稱並非改不得,但改名既然如蘇院長所說茲事體大,華航於本月17日開會後亦認為短期更名不易而列為長期規畫。但筆者好奇,究竟是誰誤會了「中華」與「China」,而使這幾個字頓時成了過街老鼠、眾矢之的,要除之而後快。

在「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領土上以「中華」、「China」作為公司名稱毫無齟齬之處、再合理不過。況且翱翔數十載的「華航」,對許多人來說,看見「華航」就等於看見「台灣」、更看見「中華民國」。每當人們望向天際,看著衝上雲霄、機尾印有象徵「紅梅揚姿」國花圖徽的華航飛機,真的會因此誤認這架班機來自「中華民國台灣」以外的其他地方嗎?其實為善本不欲人知,就算被誤認了又如何?除非是自己人(或特定人)看到「中華」「China」之名,不順眼了!

我國自1971年喪失聯合國代表權後,漸漸失去國際舞台與鎂光燈。或許因為不再有自信,也可能逐漸對歷史遺忘,忘記了就算稱自己是「中國人」其實也不該彆扭或覺得奇怪。更不要提的是,主張台灣獨立的執政黨選擇透過修改課綱、去中國化等方式一步步讓人民淡忘身為「中國人」的驕傲。現在更有政客表示若自稱「中華」(China)可能被外人誤認?

行筆至此,頓時一幕模糊的場景浮現筆者腦海中,一樣是「華航」、一樣是「中國」。那是一段30多年前,筆者於華航班機上與一名素昧平生的女士,針對國家未來願景的簡短談話。在對談裡,筆者毫不猶豫地、甚至可以稱得上「天真地」(如果不是「無知」的話)稱呼彼此「中國人」、「中華歷史、文化」如何如何。登時,這名女士感到驚訝,她不解為何筆者會自稱「中國人」而非「台灣人」等等。然而,筆者直至今日,同樣不解稱「中國人」、「中華文化」到底哪裡出了不能解決的問題。

其實,稱呼「中華」、「中國」並非特定人士想像上「外省人」的專利,更非親中賣台。30年前,筆者稱我們「中國人」時,腦海裡所想的就是我的國家「中華民國」。筆者更從未忘記兩岸緊密相連、文化同源的事實。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現狀,無論是早先唐山過台灣渡過黑水溝的先人,抑或是國共內戰後守住台灣的國民政府。簡言之,中華文化五千年之久,乘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其實,以「中國」乃至「中國人」自稱不僅值得驕傲,更是飲水思源的不忘本。

筆者生在大陸,成長於台灣這片土地,愛台灣的心和力並不亞於開口閉口只稱「台灣」的人。我國憲法裡所稱的「中華民國」本就包含大陸與台灣,缺了一個部分,無論在歷史、文化或法治上均非完整的「中國」。今天的大陸已經不是80、90年代那樣落後的時代。當年李登輝前總統所提出的「戒急用忍」或許是認為與大陸畫清界線,尚且得以偏安台灣一隅。而今,大陸已經在國際舞台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台灣受大陸影響最敏感也最直接,更無法改變我們的地理位置。

其實,筆者打從心底並不認同中共一黨專制的體制,但撇除制度差異,台灣2300萬與大陸的13億人民均兢兢業業,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並持續精進中華歷史文化。中華文化值得我們擁抱,我們更不該數典忘祖。台灣解嚴至今,承襲西方民主法治,這套制度並非最完美無缺,但運作至今對基本人權(包括言論自由)保障可謂周延。若能將台灣既有的制度,融合中華文化與大陸各地特色,共同攜手創造自由、民主、均富的永續發展環境,擦亮這塊歷久彌新的「中國」招牌,「良治」將成為廣大華人社會所共同奉行的生活態度,則「中國」不僅代表了大陸人、台灣人、僑胞等廣大華人,更是禮運大同世界的完美再現。屆時,任誰還會擔心被誤認為「中國」、「China」呢?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的官員,你說呢?

(作者為航發會首屆董事、法學教授)

【20200419中國時報】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我要列印
標籤: 《中國時報-天堂不撤守》兩岸關係與外交良制一國
上一篇文章

憶軍隊國家化之父-郝柏村將軍

其他文章

見賢思齊 即刻停止汙名化

陳長文

陳長文

只有每一個人,都不放棄、不氣餒於內在正義的追求與外在正義的期待,也不怕自己的發聲會引來「狗吠火車」之譏,盡其當言、為所當為,那麼我們對社會的理想與願景才有實現的可能。

相關的文章

社會觀察

非核三十年來減碳無成 空談綠能誤後代

作者 陳長文
2025 年 7 月 6 日
社會觀察

司法不能請鬼拿藥單 賴應懸崖勒馬

作者 陳長文
2025 年 7 月 3 日
社會觀察

救濟絆腳石 立委應速修訴願為選擇性

作者 陳長文
2025 年 6 月 8 日
社會觀察

2050淨零 走向必敗邊緣(陳長文、謝英士)

作者 陳長文
2025 年 5 月 26 日
人生感悟

尊嚴或苦痛 醫政忍見蒼生苦候善終?

作者 陳長文
2025 年 5 月 11 日
其他文章

見賢思齊 即刻停止汙名化

I AM

  • 我是陳長文

POSTS

  • 陳長文文章

BOOKS

  • 陳長文著作

Journals

  • 學術雜誌、期刊
Facebook-f Weibo
  • 聯絡我

POSTS

  • 陳長文文章

BOOKS

  • 陳長文著作

Journals

  • 學術雜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