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化衝擊下,禮教道德分崩離析,現行法令捉襟見肘,引發一連串糾結錯綜的問題。本文作者認為當前政府應採納民意、妥善立法、公平執法;民眾應在法律軌道內實踐社會正義,才不致沉淪迷失,進退無據。 政府遷台以來,三十餘年間社會發展穩定,經濟成長迅速,政治改革循序漸進,政經推展的客觀成果固足以為喜,唯近來連續不斷的社會事件在在顯示法治基礎未深,各階層人士主觀上對「法」的認識欠缺,則實堪足為憂。 政冶上有放寬黨禁、解除戒嚴、制定國安法等問題,備受議論。從議壇爭執到街頭活動,欣見的一面固在政治革新的加速,可慮的一面則在革新過程中過度反應而產生濫用個人自由而致妨害社會公安的景象。 財...
閱讀更多報禁解除之後,對於新聞自由的價值與範圍可能要審慎釐定;新聞自由與民主政治、多元社會之間的關係,亦須重新思考,大眾傳播媒體才能在末來開放社會中善盡言責。 一、民主政治條件逐漸成熟 繼執政黨宣佈解除戒嚴與開放黨禁的政策之後,行政院指示研究開放報禁的決定,又引起了社會輿論熱烈的迴響,這一連串的行動,不僅顯示了政府決心推動全面的改革,亦顯示我國的民主政治行將邁人成熟期。這與經濟與工業的升級,有相互呼應、並駕齊驅的關係。 教育的普及、經濟的均足與國防的安全,為民主成長所必備的條件。近四十年來的海島經營,我們雖然強敵逼處,幸而未受烽火的洗禮,乃能全面推行國民教育,並大力發展經濟;形成培育民主政治的外在條件...
閱讀更多1984年6月《國際私法方法論之回顧與展望》【法令月刊35卷6期7期】 -上- 陳長文 法令月刊 民73.06 頁6-9+ 語文 中文 關鍵詞 方法論 ; 國際私法 分類號 579.9 本刊其他篇目查詢 法令月刊 國際私法方法論之回顧與展望 -下- 陳長文 法令月刊 民73.07 頁5-8 語文 中文 關鍵詞 方法論 ; 國際私法 分類號 579.9 本刊其他篇目查詢 法令月刊
閱讀更多【本報記者 陳祖華 黃年 陳秀玲】 美國參議員高華德等向華盛頓特區地方法院提出的有關卡特政府片面以行政權力而廢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控告,經聯邦地方法官蓋許裁定勝訴,認為美國總統需得到參議院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或國會兩院多數的支持,始能終止一項條約。 本報記者昨天訪問了國內外數位攻研國際關係、國際法及比較政府的學者,請他們就此一事件的現實意義與未來影響,進行初步分析。綜合各位學者的看法,可以得到下列幾個觀點: 一、本案若欲達到對我國有利的結果,即否決卡特政府片面廢約的行動,未來尚須經過美國上訴及最高法院作成支持高華德參議員案的裁定,並在國會程序中獲得優勢。由於此一案件牽涉廣泛的法律與政治因素,目...
閱讀更多據報導美國副總統孟代爾日前在北平訪問時表示:美國將儘速與中共簽訂航空運輸協定,而美國與中華民國現存之「中美空中運輸協定」將由官方地位變為非官方之協定。此項報導如果屬實,則中美關係又將面臨挑戰;而「台灣關係法」亦將遭到考驗。 (一)中美航空運輸之法律基礎: 中華民國與美國目前航空運輸之法律基礎源於民國卅五年十二月廿日兩國在南京簽訂生效之「中美空中運輸協定」(AIR TRANSPORTAGREEMENT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以下稱中美航空協定)。該協定分別於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四十四年...
閱讀更多本月三日公布由卡特於上月卅日簽字之中美關係備忘錄,並未超出美代表團來華談判時及離華時所採之立場。因此美國之立場與我政府立場之差距,尚有待雙方代表繼續談判解決。分析卡特之中美關係備忘錄,吾人可歸納下列幾點: (1)美國仍堅持其僅與我維持非官方之關係。此點可自其備忘錄之主旨標題:「與台灣人民之關係」及其引言中強調「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在無官方政府代表及外交關係之基礎上維持商業、文化及其他關係」可知。備忘錄(D)項指出「美國人民之利益將由非官方之機構以公司型態代為行使之」亦係此一立場之表現。 (2)美國與「台灣」間之現行有效之國際條約或協定(安排)仍繼續有效,唯其內容之實行將由(D)項所指之公司型態機...
閱讀更多經過兩天談判,美國代表團已於昨日下午離華返國。雖然此次談判有助於雙方瞭解彼此之立場,但雙方立場之懸殊卻是相當明顯--亦即我們堅持中美今後之關係應建立於官方之基礎上;而美方僅擬於非官方之基礎上與我維持關係。此次談判之無結果並未出國人之預料。美方之立場無疑地是「配合」其與中共在本月十五日聯合公報之聲明:即美國承認中共政權為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而「在此意義內,美國人民將與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業和其他非正式的關係。」對於美方之立場,我外交部次長錢復先生、部長蔣彥士先生及總統蔣經國先生先後均強調中美今後之關係必須建立在官方之基礎上;其理由至明,蓋唯有於此基礎上,雙方方得建立永久(有別於暫時)及原則性...
閱讀更多